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

閃光燈 - 快門篇

閃光燈的曝光值,基本上是以光圈作為測量單位。我們可以決定好景深光圈後,調整閃光出力配合;更多的情況是,閃燈架好了懶得去調整,而直接撥撥相機轉盤,改變光圈,以得到適當的曝光。光圈只負責閃光的部份,但考慮到照片整體的曝光,或者說均衡,快門仍然是很重要的角色。

大多數人不喜歡用閃光燈的原因,不外是光質太硬(hard light),照出來一片死白。關於光質的部份,是很大的一個題目,可能三五篇都講不完。但還有一個比較不常提起的原因,就是整張照片只有主角被閃光,其他一片黑暗。最常出現的情況便是拍黃昏的時候,背對著夕陽美景,不開閃光燈只有翩翩剪影;開了閃光,後面一片黑暗,比黑影到此一遊還要失敗。

這時候就需要「慢速同步(slow sync)」,有的相機也稱作「夜間人像」模式。相機會拉長快門曝光時間,讓背景的光線繼續進來,取得景物適當的曝光。這一方面是因為閃光的曝光量已經在那最初的 1/1000 秒就已完成,而現場光源微弱,主角因為延長快門而造成的曝光量還是很小,可以忽略;另一方面,閃光燈的範圍有限(單位面積的強度隨著距離的平方遞減),幾乎不會照射到背景。這時候的曝光值的計算變成兩個:第一是閃光燈出力和光圈大小,決定主角人物的曝光;第二是用同樣的光圈,忽略閃光燈,純粹計算背景曝光該用的快門值。也可以說是一次將兩種曝光,閃光燈的部份和現場光的部份,同時拍在同一張照片中。

當然我們不一定要等到夕陽時分才可以用慢速同步的概念。左圖的使用無線觸發器,閃光燈位在相機正後方,1/4 出力,往天花板打跳燈。打跳燈其實是在天花板製造一個面積更大的光源,這時候我們可以說光線是從相機的後上方下來,順光的方向。這張我用的光圈 F4,快門 1/125,後方的走廊則完全沒受到客廳閃光燈的照顧,一片漆黑。

我接著改用直的構圖去除掉垃圾桶,保持簡單的畫面。因為用的是離閃,現場光線並沒有因為我們轉動相機而改變。同樣用 F4,但是把快門延長到 1/10 秒。很明顯地,記錄下了走廊後端的自然光。整體的空間感增加了,人物跟背景的反差變小,視覺上不會顯得突兀,看起來也比較自然。更重要的是,頭髮不會跟背景同樣一團黑,人物的輪廓很清楚地表現出來。

你可以稱它為補光,或是壓光,不過我比較喜歡稱他做「平衡現場光(balancing ambient)」。不管你是室內或室外,黃昏或正午,重點是在「平衡」兩個字。這時我們可以調整:

一:改變快門,調整走廊盡頭的亮度。
二:改變閃光燈出力,調整人物的亮度。
三:改變光圈或是 ISO,則會影響整體的曝光。

就這張照片來說,我會想要人物再亮一點,背景再暗一點。那我可以加大光圈半格,使整張都調亮半格,但把快門加快一格,則背景變得比原來變暗半格,跟主角人物的差距也加大。這裡我們雖然是以閃光燈為主要光源,用現場光來補強,但是反過來用閃光燈來當輔助也是可以。現場、閃光,誰亮誰暗,相差多少,就是看每個人創意的表現了。

眼尖的人可能發現,小朋友的衣服顏色稍微有點變化,沒有第一張那麼潔白。仔細看的話,也可以發現一點殘影(如果跑來跑去就會變成這樣)。這是因為主角在延長的 1/10 秒時也同樣依現場光源在底片上曝光。現場光的顏色不一定跟閃光燈的白光相同,造成曝得越久,變色越多的情況。不過這又是另一篇了。

最後感謝 Claire 座位指導跟 Craig 麻豆配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